昨天,滴滴发布了其连续5小时无人工接管的自动驾驶视频。
测试车辆行驶于上海嘉定区,途经范围包括人流密集的嘉亭荟商业区、工厂区、办公区和住宅区等。
5小时的测试过程中,滴滴路测车辆在环境感知、行为决策、运动规划与控制等各方面表现平稳。
资料显示,滴滴自动驾驶于2016年开始组建团队。2019年8月该团队升级为公司。目前团队规模超过500人。
据了解,滴滴自动驾驶已经在上海、北京、美国加州等多个地方获得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并于去年6月在上海面向公众推出载人测试服务。
除了滴滴,还有百度的无人驾驶项目:
今年七月起,百度Apollo将向成都市民提供包括无人驾驶公交车和无人驾驶乘用车在内的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并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区内打造多种无人化应用场景。
直白的说,我不看好任何汽车自动驾驶项目。
从1907年法国伏瓦辛兄弟创办了世界第一家飞机研制工厂,标志着“飞机工业”的诞生起,航空工业经历了将近120年的发展,集合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最顶尖的人才,又是当今世界上标准化最高的行业,尚且不能在民航领域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这里指完整的起飞、巡航、降落过程)。
火车的发展史比飞机再早近百年。这种在地面专用轨道上行走的交通工具,目前也都还没有实现自动驾驶(高铁、地铁都需要司机)。
为什么汽车在那么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就敢放心的自动驾驶呢?
记得看过两条报道:
2017年3月9日,江西省萍乡市无线电管理局接到群众投诉,反映停在办公楼下汽车的遥控锁失灵,无法遥控开关车门,怀疑受到不明信号干扰。
今年3月份,居住在某小区的许先生向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平江派出所报警称,自己的汽车停在小区楼下,却无法上锁,怀疑受到电磁干扰。
最终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监测、调查结果显示,这两次的罪魁祸首是同一种电器——居民家中老旧的电热水壶。
水壶内部元器件老化或者有些腐蚀,导致电磁辐射泄露。电磁辐射的频段恰好是与汽车遥控钥匙的电磁频段相同,把汽车钥匙的发射信号覆盖了,导致遥控失灵。
一个小小的电热水壶都能让汽车功能受到影响,谁能保证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能?以后路上无人汽车多了,互相之间的信号干扰、道路上的其他信号干扰都可能给正在行驶的汽车带来致命的影响。
另外就是现在的无人驾驶汽车过度依赖网络,一旦车辆控制系统被黑客入侵,或者路上有人故意用信号干扰无人汽车,都将带来致命的伤害,而这种破坏又往往难以固定证据。
我的观点是:搞汽车无人驾驶,有可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另一段弯路。
我更倾向于轨道交通的小型化、普及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