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毕业典礼上,一位名叫杨舒平的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时说:“当我呼吸到第一口美国的空气时,那空气是多么香甜清新”……该言论立即引起国内一些网民的强烈不满,纷纷谩骂、嘲讽、揶揄这名女生。
我没去过美国,不好评价此事。但初到杭州,这边的空气实在比我们那里好太多了。我忍不住想称赞杭州的空气“香甜清新”!

第一天上午,各位领导大咖粉墨登场。这边的政府官员讲话如同汇报工作,务实恳切,让听众如沐春风(也让人更恶心家乡那帮土匪)。中午从国际博览中心到奥体中心莲荷里吃了一碗拌川(这边对拌面的一种称呼,用碱面做的面条,配肉丝、切丝的豆腐干、酱油等,面条略硬,口感偏咸)。来回走了3公里多,到会场肚子又开始饿了。
下午边开会边用大疆Pocket3录像,忽然过来一个人,说不允许拍视频和直播,只好悻悻的把设备和三脚架收起来。
晚上约了在杭州工作的老同学面基,去滨江天街的“外婆家”吃饭。两个中年大叔坐一起,讲过去有些矫情,讲未来有些迷茫,只能聊一些无关痛痒的家常。
第二天早上醒来,左肩胛骨疼,不知道是不是晚上睡觉着凉了。小崔发信息问我去会场没,我说还没去呢,身体抱恙。小崔说:是昨晚睡旁边的妹妹给你压得了吧?我说:呔!大胆!妄议朝廷,赐鹤顶红一大杯半糖不加冰!
挣扎着起来洗个澡,肩膀并无好转,看群里有会议现场直播,遂躺床上看了一会,发现内容并不重要,于是就和基友发信息:我旷课了,下午去逛西湖吧。基友忙说,发个位置,我开车去接你。
中午一起吃了重庆鸡公煲垫肚子,就向西湖奔去。
前两次来,都没有到过断桥,这一次说什么也要去看看。然而作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残雪”才是传说中最好看的风景。在这莺飞草长的三月,雪不残,桥不断,除了人头啥也看不见。
过了断桥来到孤山,基友说:前面有WE1314路网红公交车,坐不坐?我嘴很硬,说:不坐,又没啥事,我要用脚步丈量西湖的周长。
待过了曲院风荷走到郭庄的时候,我说:兄弟,那啥,我走后给你交代件事,你把西湖填小点,太他喵的累了……
基友说:这不好吧,旅游旺季人挤人能把西湖一圈站满,再小点,站不下了。
我有气无力的说:站不下就都推进去填湖吧。
基友说:活阎王,我还是带你去坐公交吧。
三站以后到了雷峰塔脚下,看见白娘子家开的店,不由得感慨,这真是一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啊。

晚上,在基友家小区门口吃了饭,他把我送回会场。
此时里面正在举办晚会,扫了一眼节目单,长达三个小时。我稍坐片刻,就背着包回了酒店。一天走两万三千多步,有点疲惫。
今天是在杭州的最后一天,会议虽然排的是一整天,但是我买了下午3点25的机票飞重庆,想念串串的味道了。
起床洗澡,照例下楼去肯德基吃早餐。
JY发信息说家里装修,安防到底用alarm还是监控。我说当然是监控了,alarm早就落伍,也就你们国外还在用。中国直接跳过那个阶段,现在各种有线、无线、太阳能摄像头,带智能分析、实时推送,别提有多方便。
“我不懂,你要是在就好了。”
“我在吃早饭,三天会议,天天迟到。”
“你这么说好像是在怪我了?”
“不是啊,怪我起的晚。”
“那我去画画了。”
“画好给我看看。”
“我画家里的效果图,看什么?”
“那也给我看看”
“哦。”
早上是公司新年战略启动仪式,自从疫情过后,已经好几年没有办了。
我这次来杭州主要也是观摩这个仪式。不得不说,搞的确实震撼。
中午12点一过,我背着包拉着箱子去赶地铁,杭州的地铁不算拥挤,有座。
到机场1点20分,不紧不慢的办理值机,过安检。
安检时候,发生了点奇怪的事情:小哥拿手里的探测仪在我头上扫了一圈。由于人多,我也没问是什么意思。后来想想,难道他怕我是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跑出来了?可我照照镜子,自己长得没那么抽象啊。
过完安检后,在“和府捞面”吃了一份拌面套餐,49元,满满的预制菜味道。转念一想,吃预制菜算什么?大多数人的一生不也是预制的吗?什么时候读书,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结婚生娃,什么时候照顾爹妈,哪有什么自由意志,一切早就安排好了……瞬间觉得嘴边的面条更难吃了。
怀着沉重的心情把饭吃完,重庆的S总发来信息:这边下雨了,你那会不会晚点哦?我说,杭州大晴。他说,好,一会我去接你。
怎么感觉我去哪,哪里就下雨呢?萧敬腾我俩也不熟呀。
文章评论
发达国家制造业少了,更很少有污染的工厂,加上人口又少,天空都是蓝的,空气当然也更好。西欧、日本都是如此。
@joojenZhou 环境也挺重要,向沿海地区,无论气候还是空气质量都比我们内陆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