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不是学校的责任,而是一个人终身的责任。人要对自己的教育负责。而不是把教育视为依赖于学校的活动。
在终身学习方面,多数国家领先于中国。不仅仅是欧美国家,也包括一些发达程度和中国类似的国家。
很多中国青年进入大学后开始松懈,大学毕业后极少读书,成年人每年读书数量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是教育理念缺陷:对学校过度依赖,缺乏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自我提高的自律。
如果家长和儿童都缺乏这种求知欲和自律,在学校教育秩序混乱的非常时期,一定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教育,甚至影响他终身的成就和机会。
作为家长,首先要告诉孩子:读书为自己,也要靠自己,读书不是为了做题目给老师看,也不是为了得高分让别人羡慕。无论有没有学校.都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言传不如身教。父母自身若是那种离开学校后不再努力学习的人,日常不读书自学,会给孩子不好的榜样。与其盯着孩子读书,不如自己拿一本书认真读。
家长要了解一个教育学方面的常识:教育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学校的培养方向,未必和你的孩子和家人的利益一致,所以学校教育未必是最好的。某些情况下在家教育反而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对社会而言,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对社会有用、符合社会伦理道德、愿意为社会做贡献、能够与他人合作的人。
对国家而言,希望孩子成为报效国家、爱国、愿意为国家付出的人。忠于xx,保卫国家,愿意为国牺牲、容易被国家动员,这些都是国家机器对每个公民的期望。
对家庭而言,培养目标多希望孩子将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幸福的生活、对家庭有贡献。
希望他光宗耀祖、有能力给父母晚年养老。同时也希望孩子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方面和家庭保持一致。
对孩子而言,他最希望学校教育帮助他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夏山学校(1921年尼尔创办于英格兰的学校)的校训就是这样的。
当我们评论教育好坏,或者评判学校好坏时,会不自觉带入自己的立场。你要想一下这个学校教育有哪些方面培养目标是和家庭希望的一致的,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孩子的利益。
大多数学校兼顾社会目标、国家目标、家庭目标,唯独忽略受教育者本人的目标。这是中国许多学校的现状。
非常时期在家读书未必就是坏事,因为可以给孩子更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他“读书为自己”的理念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可以脱离某些强制性的意识形态灌输。
7.1.2 打造一个适合读书的家庭环境
如果你家中有书房,或者有一大排的书架和几千本品位过得去的藏书,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很自然就会熏陶出书卷气。
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课外书上得到的知识量,会比他在课本上学到的几十倍。
课本和大纲,仅仅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若是局限于这个最低要求,就囚禁了学生的潜力。
某些家长为了孩子考试成绩好,会禁止他看过多的课外书。这是非常危险的,相当于把一匹千里马的马驹从小关在院子里,逼他每天在院子里兜圈,而真正的广大世界和训练机会,就这样被错过。
儿童的思维发展,依赖于环境丰富(environmental rich),只有接触大量的不同领域的知识,思维才能得以全面发展并且真正发现自己的天赋。
人的天赋是多维度的,任何人都有某些维度的天赋,但是若不能接触足够丰富的知识,这种天赋可能一辈子无法得以发展,人才也因此埋没。
因此你最需要的是把家打造为一个高素质的信息中心:它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提供各方面的优质图书。有许多的光盘、有声读物、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
若有可能,应该可以翻墙,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尤其是Google,对于渴求更优质知识来源的人非常重要。
甚至可以说习惯用Google的人和习惯用BaiDu和搜狗的人,其眼界、见识和思维能力总体上是有区别的。
要考虑到在断电、断网情况下依然可以读书,所以家中必须有足够的纸书。
7.1.3 逃难路上的读书环境
很多时候你必须离开居住地。比如上面通知你本地已经成为蓄洪区,将在明日凌晨二点炸开堤坝,所有人必须马上转移。
你没有什么可以选择,只能眼睁睁看到自己的家,孩子的学校,都淹没在水中。
这段时间,你可能全家转移到一个高地上,可能缺电缺互联网,孩子的学习节奏被打乱。
有时候你可能背着背包逃离灾乱地区,一路跋涉。这种情况下你不可能带很重的书,书包里面带更多的书还是更多食物和衣服,都需要权衡。
有时候你可能因为突然的封城被困在路上,进退不得。
为了在逃难路上也可以读书,合适的方案是用电纸书。电纸书可以储存很多本书,体积小,重量轻,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比,续航时间长很多。
日常家里有几个电纸书,养成用电纸书的习惯,并且打造一个书库存在电纸书里,就可以有备无患。
如果你有多处房子,其中一处闲置房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个避难所,为了孩子的学习,避难所也要打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有书桌,孩子可以不受干扰安心读书。除了孩子的书,还要有大人的书。
读书习惯要坚持,一旦停下一段时间不读书,心神就会被另一些嗜好占据,比如游戏之类的上瘾性活动。
7.1.4与孩子的互动
不要经常问孩子学校作业做了没有。
这会让孩子觉得这是学校和家长逼他读书,完成学校作业是目的,而不是摄取知识的手段。
要经常问孩子:最近读了什么有趣的书?学到什么新知识?
当孩子给你讲他刚学到的知识,你认真听,与他交流,鼓励他使用他的知识。
绝不要跟他说“别看没用的闲书”。
不要轻易因为孩子的考试成绩表扬他,或者因为他排名上升而奖励。这会让孩子产生错觉:努力读书是为了让父母开心,读书变成一种迎合,而不是自己的求知乐趣。
一旦觉得自己不再需要取悦别人而读书(比如毕业后离开学校),或者读书不再得到鼓励
(比如工作结婚后别人只要求他养家买房养孩子),他就不再有读书学习的激情。
要鼓励孩子追求知识的好奇心,增长他的求知欲,让他在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效能感,这样才能把读书学习变成可以持续终生的活动。
孩子会经常忽然有了雄心壮志,下决心努力读书,制定一大堆读书计划(虽然很少兑现)。这时候可以跟他签订君子协定,鼓励他的雄心,帮助他提高自律能力。
孩子自己一个人读书,尽量不要打搅他。
如果你觉得孩子读书的姿势不对,读书的地方不合适,不要轻易教训他:“读书要端正坐在书桌前”,不要跟他说“不要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不要跟他说“别躺在床上看书”,“别坐地上看书”,“别一边大便一边看书”。
也不要因为他把书卷起来弄脏弄破而批评他。
如果读书变成一种太有仪式感的、太正规的事,他就失去了随时随地读书的习惯。
要让孩子觉得读书只是一件很平常的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这样才能养成随时随地读书的习惯。
文章评论